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艺术 > 艺术动态 > 艺术评论

费大为、王宁德有关“影”和“像”的思考

来源:搜狐文化
2010年04月13日22:52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王宁德:对于艺术家来讲,创作是一个特别刺激的过程

  搜狐文化:王老师,我们看到这个作品,首先让观众一进来,他要想到我要怎么看的一个问题吧?

  王宁德:比如这个作品,它是用一个现有的场地,就是一个空间来完成的。这里边其实涉及的时间的元素,一个是光本身是一个极限的时间的概念。比如说我们经常谈到光速,光的速度通常被我们称为是极快的速度。但是在这个作品里面,这个缓慢的变化我们参照了一个深度呼吸的节奏。其实在这里边起和落,开始和结束是一个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可以和很多事情联系在一起的。

  搜狐文化:如果说您之前的影像作品可能跟时间、历史、记忆有很多关系的话,那么这个是另外一种方式的表达,或者一个新的元素的呈现,您觉得可以吗?

  王宁德:可以这么说,这些作品可能比之前的作品更单纯一些。比如说之前很多它是时间、历史,或者说是梦幻,很多很多东西,但是这些作品有的时候它只是关注其中的一个元素。这件作品我觉得其实当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难度就不存在了,关键是你别这个弯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艺术家来讲,对于我们展览进度当中,当把这个问题转过来看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觉得是比较难,但是也是比较high的时候,比较让人兴奋的时候。我觉得对于艺术家来讲,对于我个人来讲,这个过程是一个特别刺激的一个过程。

  搜狐文化:我们看到主要的策展人费老师现在已经在这个空间当中享受已经坐了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是不是当一进入这个展厅之后,无论是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很安详的在这里面享受一段时间呢?

  费大为:首先这样的展览空间,这样的展览方式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不是常规性的,因为它的光线处理是比较特别的,所以观众进来以后可能要三分钟的时间来适应,让瞳孔放大一些才能够看清楚,然后才能够进入这样一个空间所营造的一个特殊的境界。我觉得也是试图去改变我们平时很快的看展览,很快的消费一个展览这样一种习惯,要把这个速度放慢来看。然后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在展厅里面时间稍微多待长一点,会慢慢的感觉到更多的东西。虽然展厅里面的东西非常少。

  我听到一些艺术界的朋友在说,其实他们很喜欢这个小空间的灯光慢慢亮起来,慢慢暗下去这样的一个作品,因为这个作品它好像是没有实体的,它这个墙方的柱子,王宁德想到把它放大,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想法。然后这个作品本身是光和时间的一个作品,不是一个物质作品,这样使我们更加进入到一个不是去看物质,而是去感觉这个精神性的东西。这是一个特殊性。

  另外大空间里面的闪光的那个作品,是用95台幻灯机来做的,这个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吸引眼球的,可以抓得住观众的。三个作品它都是很不相同的,每个作品所呈现的方式应该说是非常简练的,非常极少主义的。我们在讨论作品的过程当中,是有非常多的改变,然后其实是在不停的做减法,减去一些不必要的因素,把它减到最少,实际上就最结实这样一个状态。没有什么东西再可以再减去吧,这个时候我觉得这个作品的意义就会变得比较强大,比较突出。

  搜狐文化:像费老师刚刚也说了从一个策展人角度来讲,对于这样一个作品,包括整个怎么来策划以及作品这样的阐释,我想您刚刚最开始提到的说这样一个作品可以让你安静下来,可以让你在现在的这种环境当中可以更加用心去体验,或是跟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交流,这样一个概念是当看到艺术家作品之后产生的,还是说您个人作为策展人,您一直想找这样一个元素去呈现自己的一个目前的状态。哪一个更多一点呢?

  费大为:这是我们互相讨论的结果,我自己当然希望这个作品能够给观众更多的东西,更实在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浮躁的东西。所以我希望艺术家能够更加清楚的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那么艺术家有的时候会在一个作品当中当他提一个计划的时候,往往会进入一个很high的状态,但是有的时候表达的东西整理得不是很清楚,实际上是有东西要表达,但是它在语言层次上有的时候会跟他要表达的东西不完全一致。这个时候策划人作为我策划人这个角色来帮他整理他的思想,你到底要这个,还是要那个?我觉得还是要顺着艺术家的思路去走,而且我的地位是在艺术家后面,而不是在艺术家前面,不是拉着艺术家走,而是在艺术家后面推他往前走。艺术家要走到什么方向去,是他的自由。但是任何方向都有可能是有突破口的,这个是艺术家的自由,但是我可能帮助他走得更彻底一些。

     搜狐文化:策展人给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的另外一种展示方式可以这样说吗?

  费大为:不可以这么说,我觉得策展人,我这个策展方式也是跟别的策展人不太一样,别的策展人一般来说不太进入创作内部的事情,艺术家自己定计划,然后策展人去写一篇文章就完了。一般来说他对展览的东西可能会有一些布展上面的建议,但是我做展览还是希望能够跟艺术家一起去探讨,他要表现的是什么东西。我并不是说给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很多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不是我提供的,是客观存在的,那艺术家到底要什么?我跟他讨论的是这个问题,我们在改变计划当中,他也会是不停的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在新的想法上面,我们看这里面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可能会怎么样做才可能更加彻底。就把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去掉,这里面这种讨论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这个是跟艺术家一起在摸这条路,这条路就象一条平坦的广场一样,你往哪里走都是路,但是走在前面是艺术家,不是我。

  搜狐文化:我想问一下艺术家,在和策展人沟通,这样的合作,包括我们主办方画廊这样几个元素当中,有没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出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王宁德:整个展览的过程就是在不同的意见向前延伸,向前走。说到刚才费老师提到的这个问题,艺术家相对和理论家比起来他是相对感性的,或者说他就是感性的。有的时候他会陷入一种迷狂状态,这个迷狂状态如果艺术家个人不清醒的话很容易把一个事情说得只有自己能够听得懂,或者别人看得云里雾里,而这个时候策展人在边上,始终站在远处相对客观的位置去观望。他会提示你当你这个作品出来的时候你站开有一个距离观看这个作品的时候,你看别人的作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然后说到画廊的话,我觉得这次我们遇到了一个不错的画廊伙伴,他是全力支持这个事情,去做一个实验,去做一个非商业的,起码对我们来说一开始不考虑商业的这样一个展览。然后当然跟画廊的交流,肯定要涉及到其实最重要的一个是成本问题。我觉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他可能在一开始比如说我个人做作品我就不觉得是有很多钱才能做好展览。所以这一点我跟程昕东有了一个默契,他基本上不需要控制我的成本。我也会为他考虑怎么能够用比较少的钱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我觉得钱这个东西它就是刚刚好,能够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而是合适,这就很好,但是在这个展览上,我们没有省钱,没有省过钱,没有说想降低成本去完成这个展览,但是也没有过多的浪费,这一点上我可以像画廊老板交代。

[1] [2] [下一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高果果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