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当代艺术

《芭莎艺术》推出周年特刊 杰夫-昆斯上阵封面

2012年02月02日11:31
来源:搜狐艺术
 


  《芭莎艺术》推出周年特刊 杰夫-昆斯亲自创作封面

  创刊于2011年1月20日的中国第一本国际化艺术杂志《芭莎艺术》宣布,即将于2012年1月20日上市的杂志首个周年纪念,全球当代艺术界的超级巨星杰夫-昆斯(Jeff Koons)登上杂志封面,并亲自参与封面的创意拍摄。这也是杰夫•昆斯在全球范围内与中文媒体的首次深度合作。

  1955年出生于美国的杰夫•昆斯,曾经是华尔街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直到1985年,30岁的昆斯才通过展览“平衡”(Equilibrium)以艺术家身份出道,被美国艺术界熟识。昆斯受波普艺术的影响,通过绘画、雕塑、装置等形式赋予现代商品艺术价值。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陆续在全球重要美术馆、画廊展出,其庞大工作室总共生产了上万件作品,大部分都被收藏家或美术馆收藏。2007年杰夫-昆斯的作品《悬着的心》在纽约苏富以2360万美元创造在世艺术家当时的最高拍卖纪录;2008年杰夫-昆斯作品在法国古老宫殿凡尔赛宫展出,创造了凡尔赛宫参观人次新纪录。

  《芭莎艺术》作为中国第一本国际化艺术杂志,以“艺术引领时尚,艺术创造价值”为目标,打造为中国精英群体首选艺术媒体。短短一年,《芭莎艺术》在品牌知名度、发行量、广告营业额等方面都取得飞速增长,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中文艺术媒体。《芭莎艺术》不仅深入报道中国艺术行业动态,还将众多国际艺术界重要人物介绍给中国社会,法国收藏大亨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日本艺术家村上隆、英国艺术组合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 George)等都曾登上《芭莎艺术》,接受这本中国艺术杂志的独家专访。

  作为首个周年刊的封面人物,《芭莎艺术》以“美国巨人”为主题,以近30页的规模,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杰夫-昆斯从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变成艺术界巨人的30年历程,报道也直面他备受争议的的艺术商业运作以及艺术版权纠纷,并独家探访他在纽约的工作室,了解其艺术产业运作的幕后故事。

  “杰夫-昆斯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艺术家,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艺术推销员。30多年来,从他工作室制造出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世界最重要的场所。他的艺术品牌像百老汇、迪斯尼、麦当劳、星巴克一样,发源于消费主义圣地美国,最后满足了整个世界的欲望。作为《芭莎艺术》2012年首个封面人物,我们希望告诉读者,他备受争议的的艺术王国又是如何建成的?”《芭莎艺术》主编徐宁说。

  对于登上《芭莎艺术》封面,杰夫-昆斯表示出极大的兴奋,他不仅全程开放了工作室,还亲自参与到封面图片的拍摄。《芭莎艺术》对杰夫-昆斯的拍摄和采访于2011 年11 月29 日在其纽约切尔西区工作室进行。摄影艺术家亚历克西斯-罗德里格斯- 杜阿尔特(AlexisRodriguez-Duarte)担当封面摄影师,他拍过的名人包括麦当娜、贾尼-范思哲等;与Harper’s BAZAAR等国际顶级杂志有紧密合作的伊丝-米歇尔-怀特(Ise Michelle White)担任造型师。

 

 从左至右依次为:造型师Ise Michelle White,编辑金燃,主编徐宁,

杰夫-昆斯,摄影师Alexis Rodriguez-Duarte及助手 


  “杰夫-昆斯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他对各个设计师品牌以及风格了如指掌,并非常清楚哪一套衣服甚至哪一件配饰是他的风格。”造型师伊丝-米歇尔-怀特说:“他不希望自己像个人们印象中的艺术家,总是希望有一些不同。”

  在拍摄过程中,杰夫-昆斯仅仅是试装就花了一个多小时,并最终从22套服装及近百件配饰中选择了6套服装来配合这次拍摄。杰夫-昆斯还接受《芭莎艺术》的邀请,亲自参与封面创意——作为这本杂志数十万读者2012年的一份特殊礼物。最终出现在《芭莎艺术》封面的是:杰夫-昆斯身穿蓝色天鹅绒礼服,下巴搁在蓝色玻璃球上,展示他对“和平与美好”的想象。

  在采访中杰夫-昆斯还透露,他将以私人身份于2012年到中国旅行。“我所有去过中国的朋友都说它是这样惊心动魄,所有正在发生的一切很让人兴奋。”昆斯说,“想去体验一下中国的活力。”此外,杰夫-昆斯还计划于2014年启动一个大型的回顾展,从洛杉矶巡回到纽约,然后去欧洲,并可能前往中国。

  《芭莎艺术》对话杰夫-昆斯

  《芭莎艺术》:能给我们说一下你最近在做的项目吗?

  杰夫-昆斯:最近我在做一个叫《古迹》的作品,这是我真正专注于物种叙事的作品。看看叙事对我们有多重要。我是说,一切基于叙事,但唯一真正可信的是物种叙事。看我们的基因,看我们的DNA,这是真正的人类历史,是我们能真正相信的人类历史的叙述,因为它精确,它就是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想做一件与其他艺术家有关的人文方面对话的作品。

  《芭莎艺术》:你创作的理念来自哪里?你想通过你的作品传达什么信息吗?

  杰夫-昆斯:全部来自我年轻时候的直觉。我17 岁上了艺术学校,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开始对艺术史和艺术如何将人类联系起来有概念,这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从小就经常上艺术课。我7 岁的时候,我每周都上艺术课,但当时我不知道艺术是什么。当我上了艺术学院,我意识到艺术跟所有学科紧密联系,我被卷入包括物理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神学等等的对话中,我可以跟这些东西对话,看到它们如此丰富辽阔,对我自身的可能性有意义。我感觉被赋予了力量。我尝试去做那些让观者感觉到被赋予力量的作品。艺术不仅仅只是客观对象,艺术与观者的内心相关。艺术是超凡的意识,让人们去接触他们本身拥有的可能性,这也是我努力在作品中争取的。发掘自己的感悟是直观的过程,但这不是我希望带给观者的。我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看作品。

  《芭莎艺术》:你如何管理你的工作室?你是如何平衡创作的激情和工作室的合作?

  杰夫-昆斯:你知道,工作室已经发展一段时间了。我年轻的时候肯定所有的作品都是我一个人来做。一直到《平衡》的创作中我需要铸铜,所以开始联系代工厂。你和代工厂一起工作,你得把作品交给其他人去铸造和成型,这是我第一次和其他人合作。我在工作室里会去请一个助理帮我做一些杂事,但一段时间之后,我建立起了一个和其他人一起工作的系统:他们帮我去实现我的作品,我保持对作品的完全控制。我第一次开始喜欢代工厂这种方式,当时我得去欧洲找工厂以及技术工人们做木雕或者瓷雕,每两周就需要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跑一趟:监督技工,给他们指示,然后回美国。我这样做了几年。1991-1992 年期间,我实在想回到我的文化中去做事,所以我回到纽约,建立了一个传统的工作室,开始雇人帮我做作品,我因此可以每天监督作品的进展。

  《芭莎艺术》:你如何看待今天的文化里,艺术家越来越名人化这个现象?

  杰夫-昆斯: 我不觉得它跟前卫艺术的概念有什么巨大差异。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前卫艺术。萨尔瓦多• 达利是我所知的第一批艺术家之一。我17 岁的时候见过达利,包括达利在内, 毕加索、杜尚…… 每个人有一个信念,就是他们可以创造新的东西,他们可以改变世界, 他们可以改变原来被笃信的事物, 他们可以创造一个有高度的新经验。我非常信奉前卫艺术, 我经常想去参与,与同代人沟通。对我来说,这是成功的。我相信如果你把生活奉献给什么或者尝试去发掘你的潜力, 自然而然地你会被赋予这个位置去做这个事情。我想去教我的孩子,不论他们的能力在何种领域,都应该最大限度地探索自己的能力, 去做到最好。任何人都是取决于此, 艺术也一样。很多人会给自己找借口, 但我从未这么想, 我发现突破限制有一种快感。

  《芭莎艺术》:在街上别人对你打招呼说“嗨,杰夫”时你会怎么想?

  杰夫-昆斯:我没怎么经历这种事。也许我旅行时会遇到这么说的空姐,但一般真的很少遇到,尤其是在纽约。艺术很好的一点就是你能真正地忙于其中,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原则,同时也可以不露声色,不会像演员一样,拍完电影就变得脸熟起来。这是身为一位艺术家最大的奢侈之一。

  《芭莎艺术》:显然你现在很成功,你觉得你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杰夫-昆斯:我的家人。但我并不拥有它。我的家人是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喜爱对方,尝试为对方创造有趣的情境。我们很享受生活。我对东西没什么太多感觉,但我对艺术很来电。我喜爱艺术,喜欢那种交流和连接感。

  (采访全文详见《芭莎艺术》2012年第一期,2012年1月20日出版)

返回搜狐艺术频道-首页
 
(责任编辑:高果果)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时尚文化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