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家受追捧 王世襄旧藏再展风华
中国嘉德二十周年庆典秋拍11月17日继续进行,继2003年秋拍“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后,时隔十年,中国嘉德再次推出“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450余项藏品均为首次对外亮相,受到藏家热烈追捧,最终成交额逾5500万元人民币,成交率高达93%。
两件家具 见证王老传奇一生
“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专场,集纳80余件(套)文玩杂项,均为首次亮相,皆是王世襄先生生前珍爱、常玩之物,受到藏家热烈追捧。
王世襄先生在明清家具的研究和收藏界,拥有泰斗级地位,而本专场中推出的两件家具,则是先生一生中拥有独特意义的两件:其所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明末清初 黄花梨琴案”及最后一件家具“花梨木独板大画案”。
“明末清初 黄花梨琴案”原本是一张画案,是王世襄先生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古人在教琴的时候讲究两人相对,相互观察对方的指法,王世襄先生为了方便夫人袁荃猷向管平湖先生学琴,将这张画案创新性地改造成了琴桌。由此,这张琴桌陪伴了王老夫妇一生,数张名琴曾在此奏出天籁。
“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则是王世襄先生一生中认为最完美的一件家具,也是其一生中收藏的最后一件家具。这张画案由王世襄先生亲自设计、田家青先生制作,是见证了两人师徒情谊的珍品。先生生前对这张画案极其喜爱,还撰写了《案铭》并刻于案上。这张画案也陪伴他度过晚年生活,众多著作诞生于此。
最终,“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和“明末清初 黄花梨琴案”分别以1265万元和517.5万元成交。
民俗收藏 凸显传统文化魅力
曾著录于王世襄的《说葫芦》与《自珍集》中的几组官模子葫芦首次与藏家见面,葫芦器型虽小,却都是王世襄的随身之物,曾经陪伴他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王老在其上面倾注了无数心血。本次上拍的匏器、鸽哨、葫芦之精,世所罕见,加之为先生旧藏,引发众多藏家关注。
王世襄先生生前珍藏的“道光官模子蝈蝈葫芦三具”,著录于《说葫芦》与《自珍集》,最终经过激烈争夺,以103.5万元创出纪录。“官模子蝙蝠流云纹蝈蝈葫芦”,六蝠展翅飞翔,而俯仰向背,姿态各异,流云萦迥映带,连缀成章,花纹清晰,圆熟可爱。“官模子百寿纹蝈蝈葫芦”,楷书寿字十行,行五字,仅得半百,名“百寿”者,成对葫芦之数也。“官模子盘肠寿字纹蝈蝈葫芦”,图案以寿字连缀成框格,实以盘肠,寓“长寿”之意,葫芦底部图案作花瓣形。另一套“晚晴 官模子蝈蝈葫芦九具”著录于《说葫芦》,以80.5万元高价易主。
王老生前另一爱好为养鸽,其收藏的鸽哨本次也首次面世。“‘鸿’字葫芦两对及截口三对”以78.2万元成交。此组鸽哨包括两对葫芦和三对葫芦截口。“葫芦截口”简称“截口”,和葫芦的外貌基本相同,只是哨口及内室都被截隔为二,故得名。截口不论大小,哨口与内室的截隔,都是偏分,故其音一高一低,通称“阴阳音”。名家之制,截口的两音相差为大二度或小三度,十分和谐。底刻“鸿”字,为吴子通先生制哨。另一“‘文’字葫芦四对、截口九具,及‘祥’字截口一具”以74.65万元成交。此组葫芦鸽哨及截口鸽哨共十四对,均漆黄色,葫芦略深。哨口后额圆浑,一顺而下,殆取流线型之意,与音响虽关系不大,但可减少气流阻力,减轻飞鸽负荷。这是“文”字制哨的特点。王世襄先生在《制哨名家》一文中提及,“向他定活,颇费时日,工则极细”。
中国嘉德工艺品部负责人乔皓先生表示:“王老是真正的收藏家和学者,其研究和涉猎领域之广常人难以企及,王老做事严谨为人谦和,是令人敬仰的大家,通过本场可以感受到藏家对于王老的尊敬和推崇,也显示了学术对市场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从本场可以看到王老推崇的鸽哨、葫芦等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亦收到追捧,显示了当下藏家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