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被发现后受到高度关注,隋唐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戟教授在接受媒体提问时假设:此墓可能只是隋炀帝的“衣冠冢”。对于胡戟所提出的疑点,作为认定隋炀帝墓的专家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原所长刘庆柱昨天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的采访。
为何不公布墓志全文?
字迹不清不便公布
胡戟:要确认隋炀帝的墓,应该全文公布墓志全文。而新提供的炀帝墓的材料,仅仅是两颗牙齿,连至关重要的墓志,也没有全文或全石的照片发表。
刘庆柱:由于墓志年代久远,且材质为石灰岩,另外本身墓地塌陷,导致墓志部分字迹不清。我四月份看到的时候,磨损更为严重,当时只能辨别几个字。后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可以看到更多的字,但是还看不全,因此也不便对外公布。
现阶段不适合看清楚几个字就公布一下,应该是等到阶段性有成果再公布比较合适。
是否是第四次下葬?
只能确定是最后一次入葬
胡戟:有媒体朋友告知的墓志比以前多了几个字,“隨故煬帝墓誌。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於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荊棘蕪……永異蒼悟……貞觀元年……朔……葬煬……禮也方……”。如果判读无误,说的这次是贞观元年葬,那就是以前不知道的第四次葬了。
刘庆柱:胡戟认为这是第四次葬,是根据史料所说的三次下葬所下的结论。此次论证的意见是,曹庄墓地是隋炀帝最后一次入葬。此次发现了隋炀帝的牙齿,以及萧后的尸骨及墓地,因此可以确定是“最后一次入葬”。就是说,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属于迁墓后最终的“葬身之地”。但并不能确定是从哪里迁过来的,或是经过了几次迁墓。现在也无法确定隋炀帝的原葬处是哪里。
女尸骨龄不符萧后岁数?
不小于56岁说法包括70岁
胡戟:萧后和隋炀帝一起生活了35年,炀帝死后又活了28年,以14岁出嫁计,去世时七十七八岁了。墓里尸骨的骨龄认定为56岁,和萧后去世时的年龄相差约有20岁。
刘庆柱:这涉及到体质人类学。人从婴儿开始,变化非常快:身高变高,牙越长越多,然后到青年时期基本定型。体质人类学还涉及到脑缝,人类脑缝的合缝30多岁是一个情况,到40多岁又是另外一个情况,而到50多岁之后,这个合缝就全部完成了,七八十岁都这样。此次,体质人类学家鉴定女性骸骨的骨龄为不小于56岁。
好事者为之的“衣冠冢”?
有牙齿有遗骸不是衣冠冢
胡戟大胆假设:新发现的隋炀帝墓不假,但是一群好事者为之。可能是由隋炀帝原先身边的亲信所立的“衣冠冢”。
刘庆柱:衣冠冢是象征性的,其中一个标准是没有人的骨头。但此次发现了两颗牙齿,并且根据体质人类学的检测是50岁,符合隋炀帝死时50岁的情况。并且其中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帝王墓,还有墓志。此外,有女性遗骸与隋炀帝合葬。从墓地发现冠饰等物品证实,合葬的规格是符合皇后级别的。由此可见,女性遗骸为萧后。因此,这个不会是“衣冠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