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海报 |
A馆主展厅 |
马岩松作品局部 |
第五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2013年12月6日在南山区蛇口工业区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2月28日。共有A、B两个展场,分别是原广东浮法玻璃厂和蛇口客运码头旧仓库,两馆展览项目多达120个,展览期间的活动及论坛超过100场。
与近期沸沸扬扬的北京宋庄艺术区遭遇拆迁相比,远在南方的深圳蛇口旧工业区面临着改造再利用的契机。实际上,作为一个以城市或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两年一度的展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自2005年首次开办以来,一直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探讨城市和城市化问题的重要平台。深港双年展的宗旨无疑符合这一需求,因此获得了招商局的大力赞助。本届(第五届)主题“城市边缘”(U rbanBorder/Edge),尤其契合深港两个城市在全球地缘和历史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双城之间存在的边界互动情形。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主办方宣称本届双年展将会是“最具看点的一届”。
12月4日下午,由于航班晚点笔者还未到酒店安顿,就被热情的主办方接到展览现场进行媒体导览,目之所及是众多的厂房与锅炉。今年的深港双年展总结起来就是“一区两点”,一区是蛇口工业区,两点分别是A馆-价值工厂(原广东浮法玻璃厂)、B馆-文献仓库(蛇口码头旧仓库)。其中,A馆由奥雷·伯曼(Ole Bouman)团队策展,一反传统的展览形式,通过改造已经停产的工业厂房,将其改造过程和成果作为本届展览最大的展品。B馆则由李翔宁+杰夫里·约翰逊(Jeffrey Johnson)团队合作完成策展工作,专注学术性和文献性,沿时间轴收集展示历史上的“城市边缘”主题案例,从深港边界问题延伸至全世界各地关于“城市边缘”的实践项目,从政治学、社会学和城市地缘学多角度为大众带来全方位的资讯和思考。由此,这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首次以双策展团队,双策展方案、A+B馆双展场的方式,将大众体验及学术文献同时呈现。现场所见,A馆可以说更像一个“景观”,而B馆承担了更多展台的功能。
“价值工厂”不再是纯工厂
A馆主要由砂库、主展厅、筒仓三个片区组成,分别由不同的建筑师带领团队设计改造。这里是原广东浮法玻璃厂,仅仅8个月前,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的策展人、创意总监奥雷·伯曼(Ole Bouman)带着一群项目人员来此考察时,它还是一块满目颓废、看似被遗忘已久的角落。现在它成为一个充满新鲜创意,生产全新价值的的场所,原有的建筑结构经过一系列再设计成为符合现在需求的全新空间。
提起浮法玻璃厂,曾经在这工作的老员工都会记得它的昔日辉煌,在他们看来,“提起改革开放就不得不提蛇口,提起蛇口就不得不提浮法玻璃厂。”蛇口工业区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东临深圳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占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该工业区是招商局全资开发的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7年。在短短30多年间,孕育了招商地产、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开发科技、金蝶软件及平安保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面对新时期人民的需求及经济形势,“蛇口再出发”成为了必要任务。随着深圳都市化进程和城市面积的扩张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老工业原址上必然兴起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因此,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正是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
1987年7月,浮法玻璃厂这座中美泰三方合资的工厂建成投产,它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极为先进的浮法技术生产玻璃,1988年还荣获过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歇业停产,仓库、厂房空置。在奥雷看来,蛇口处在水陆边,是深圳与世界相接的边缘,是三十年前深圳现代化起步的地方,也是为中国现代化付出过长足努力的地方。关于是否要进行长远规划的改造,项目人员开始便有观点分歧。主办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改造更完善,将来不用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继续改造。但这就意味着需要考虑更多问题,在极其有限的改造工期内要完成消防、防水等更全方位的建筑设施。对此,许多建筑师持相反意见,他们建议用最小的改造形成最大效果。“如何彻底改造是招商局所决定的,作为双年展的策展人很难全部决定,目前还只是一个展场的改造方案,还无法呈现最终面貌,只能尽量兼顾长期需要。”策展人之一建筑师刘磊如是说。
在经过前期的讨论之后,项目最终确定只做短期改造的想法。而关于改造的理念,不同建筑团队也抱持不同的想法。根据不同分区的特色,建筑呈现出新旧平衡与修旧如旧两种形态。对于承载媒体区、咖啡厅、书店及演讲厅等服务功能的仓库,负责主入口和砂库改造的建筑师刘珩坚持的出发点,是一定要有新的感觉。仓库原本只有一层,是极为普通的厂房,很多人提议拆掉,刘珩则坚持保留,“我希望在老厂房里发掘未来的可能性,让旧的房子长出新的房子,在新旧的结合中形成新的建筑体。”于是建筑被加高到三层,层与层之间由纤细的立柱连通支撑,既表现出生长的感觉,又强调历史、现在与未来的联系。目前,砂库改造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很多实用功能还无法实现,但相对来说它已成为“价值工厂”最具备实用功能的区域。
主展厅由玻璃冶炼的厂房改造而成,无论从旧时功能,还是当今改造的用途上,都可以说是几个分区中最具意义的部分,深港双年展的开幕式也设立在这里。这间近九千平方米的厂房保留了重要的玻璃制造的工业根基。厂房中间有着近百根横截面约一米见方的石柱。昔日这些石柱是用于冷却刚出炉的玻璃的,如今仍旧整整齐齐地排列矗立于地下一层。
12月5日下午,随着一场充满时尚感的现代舞表演和“五四三二一”的齐声倒数,第五届深港双年展开幕式在这里启动,比利时王后玛蒂尔德·都德肯达柯兹、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迪蒂埃·雷德尔斯、市委书记王荣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开幕式前,王荣对媒体表示,三十多年前,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发展从蛇口工业区起步。在新的发展时期,这座城市正在思考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的关系。蛇口工业区也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积极推动城市发展,也注重做好有历史价值建筑保护。比利时在这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希望有更多比利时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深圳城市更新,帮助深圳提升城市发展和有历史价值建筑保护水平。玛蒂尔德王后说,本届双城双年展,比利时设立了国家馆,并有20位比利时的建筑设计师参展。希望通过双城双年展的活动进一步促进比利时与深圳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已有成功先例,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深港双年展的举办是蛇口工业区改造的重要一步,在探索老工业区扮演新角色上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于这次主题为“城市边缘”的双年展来说,改造后的浮法玻璃厂诠释了城市边缘与中心的转换关系。老厂房将借双年展的契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只是,这次,它不再生产玻璃,而是生产各种新鲜创意和文化价值。
文化概念为工业区改造提供蓝图
中国的老工业区的创意改造是必然之势。后工业厂房与信息化时代空间的转换,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在这里可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田地。在建筑师和设计师心目中,它的功能是为当代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及相关文化艺术机构提供场所,营造LOFT生活方式和SOHO式创意空间的氛围,为充满理想的人们提供想象和创意的快乐家园。
目前无论是“价值工厂”还是“文献仓库”周边还未配备配套设施,例如餐厅、超市或者写字楼。蛇口工业区以及招商局正在计划给与相应优惠和扶持,来吸引文化公司和设计机构进驻,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一个创意园区。这还需要经由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将之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吸引力,才能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层面上彻底“盘活”这一区域。
而入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新的创意园区意味着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经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牵涉到都市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广泛的层面。这里曾经是全中国最‘热’的地方,它的未来仍有无数可能”奥雷在接受搜狐艺术采访时乐观地回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