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搜狐艺术:您能介绍一下中国图书设计界的现状吗?
吕敬人:从书的出版量,中国出书每年35万种,很惊人世界快第一了,至于好的赖的都有,但是这个数量非常大,在台湾和香港相对要少一些。我们从书的质量来讲,中国毕竟是文化的古国,中国有大量从事文化的学者,中国从著作者来讲大陆还是人多,所以很多的香港、台湾出版人都到中国来找那些中国的学者,请他们来写书。我们觉得从文化的实力来讲肯定是大陆还是比较领先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恰恰出版人的思维方式,我们说他的切入点,台湾和香港相对要更加得灵动,更加得接近地气,更加得让读者感到亲近。我们的题目或者选题很多是居高临下的比较大原则、大气派、大中华,我们都是讲这种,但是台湾的选题,他们的选题没有宏大,但是它讲的是人的本质,我们的伦理道德,讲的是天地人,这些理念恰恰是在最小的一点上去延展出来的。所以我们大陆的书和台湾的书完全是两种感觉,我们说台湾书带有贬义的意思小清新,认为他们的选题都很亲切很温情,其实小中见大,尤其台湾有一个出版人叫郝明义,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出版人,他出了大量的丛书都是有关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和中国的伦理道德、中国和现代的衔接一些观念的探讨,这些书在我们大陆出版当中有大选题,但是还是和读者之间不是特别得亲近,这个大陆的人都有这个体会。我们有时候看一些台湾卖的书,有时候看香港的一些书。
从设计的角度也是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大陆这些年的进步,改革开放之后大批人出国留学,大量信息进入到中国,我们今天的许多设计师有很多观念。出版人的观念也在进步,尽管市场非常严酷,但是有些很好的出版人他们还是愿意出一些好书,所以他们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宽泛的发挥自己的空间,所以有一批好的设计者像小马哥、杨林清、陆志昌,我们都知道能够做出好的书来。这些优秀的设计者当中不乏看到设计进步的轨迹,从呆板固态的装帧、制作封面到现在从内容开始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架构的设计。这些都是中国大陆现在的进步,从台湾、香港方方面面我们得到一定的借鉴,港澳台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当然有一些问题,全国第八届书籍设计展,港台是不能进来的,因为内容的问题,这种交流是非常迫切的。中国的设计师的底盘大,优秀设计师还是不少的。但从相对数来说,在这么大底盘里面,真正优秀的设计师还是不多,我自己有一个紧迫感,必须要打破一种固有观念的束缚。今天我讲到新的设计概念,其实是指书不是外在一张漂亮的脸,仅仅书一打扮就够了,这不够,必须从文本出发,有很多视觉信息的传递,让读者阅读更有满足感,这是需要设计师、著作者、出版人、印制者共同完成书籍,这个观念也是最近几年提出。由书籍的装帧走向书籍设计,这个概念最近二三十年得到明显的发展。比如说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2003年一直到今年,我们从2004年到2012年每年都获得世界最美书奖,包括金银铜我们都获得了,我们中国的书是在进步,同时得到世界关注,明年我将担任世界最美书评委,我通过这个学习评比,看到东西方的区别,并且能够用更高的视野去观察世界对美的书是怎样认识的,这个是需要自己去很好体会的。
尽管说到那么多成绩,其实差距还是很大,中国和先进的出版国家的差距不是在十年以内,而是在十年以上,我们需要去追赶,需要我们的出版人提升自己对书的认识,尤其在电子载体紧迫地冲击和竞争下,纸面载体它的出路在哪儿?并不是我们自暴自弃,完全由电子载体来替代,但是也不是去拒绝电子载体,未来电子载体会分担很大一部分阅读,那就是纯文本阅读或者是字典、辞典、教科书等等。纸面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眼视手触心读”的享受,而这种享受是爱书人的一种生活的存在。我们怎么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这样的好的书籍?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大陆、香港、台湾都是汉字圈的国度地区,包括日本,所以我们怎么能够把以汉字为中心的读物做得更加让世界刮目相看,通过香港、台湾,也包括和日本、韩国的交流,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非常有益的东西。2013年12月29号将在深圳举办第八届书籍设计展,我们四年一届的书籍设计展将展示近千本中国的书籍设计,那时候希望你们去看,在关山月艺术馆;同时在深圳市图书馆我们将进行国际论坛,通过邀请国外的设计家,亚洲、印度、伊朗的设计家,包括大陆、香港、台湾、澳门的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书籍的未来和书籍设计的未来。这些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设计在一步一步往上走,急是急不得的,只能逐渐去完善它。千万避免孤芳自赏,也不能妄自菲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搜狐艺术:对书籍设计师或者视觉设计师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是完成设计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
吕敬人:兴趣,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就去做,不要勉强,全中国由于扩招,我们培养了大批的设计师,这样在社会当中可能现在是供过于求,所以很多设计师迷盲自己到底做什么。首先自己是不是喜欢设计这行?喜欢设计哪个行当?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还有书籍设计喝电子设计,其实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设计师首先要真正去爱这个行业,你就会付出,如果纯粹为了挣口饭吃它维系不久。第二,精益求精专一,每个学问都有一套专门的知识,我们现在学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又做电子又做包装又做海报又做LOGO又做视觉系,什么都会,我觉得这培养的是二百五,这样的设计师我们社会不需要。我希望的是当我们进入社会以后,设计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每个学问都能追寻到数千年以前的东西。第三,同学,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应该永远不满足,像孩子一样什么都新鲜好玩有意思,充满这种活力、充满兴趣点,保持设计师的动力,喜欢玩,喜欢闹,喜欢各种触类旁通的艺术。第四,修养。其实任何一个设计,不管做什么,修养是最重要的。你即使是动画的设计师,或是书籍设计师,你要懂得方法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音乐、戏剧、电影、戏曲、舞蹈等等,你都要去关心,凡是有这些互相触类旁通的知识都要广泛吸纳,从那些兄弟姊妹艺术当中其实能获得很多。我作为书籍设计师来说,我的兴趣很大,喜欢玩,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也喜欢各种有趣的设计冒险等等。
搜狐艺术:你怎么样用设计去提升书本的价值?因为我们现在都是用手机去看书,在书本出版之前就看完了,出版比在网络上的文字有限,你会怎么用设计去提升书籍的价值?
吕敬人:今天成为一个地球族,大陆十亿人十亿部手机,有的不止,有人两部手机对着看,这不是坏事情,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或者是科技进步的表现。现在有很多文本通过电脑来看,我可以预言——可能这个预言不一定对——再过几年卫生部会有一个限制令,限制每个人一天只准一个小时看电脑,因为它对人绝对是有坏处的。现在因为正在兴盛时期,大家很有兴趣,都在玩,未来肯定对视力不好,有辐射,而且手机电脑的更新率非常之高,而这些污染是不得了的,里面有很多重金属。现在电脑,尤其苹果一代一代快急了,我还是欣赏电脑,电脑里面有好多声音动态等等,这是好的地方。刚才说了看书,我从电子上看就可以了,但是电子近距离看这种肌肉紧张的状态和你拿着书在靠着沙发上躺在床上依附在树干上平铺在草地上仰在阳光下是不同的,后者是非常自由的状态,让你愉悦轻松,让你感到一种阅读的满足感。电子是快捷,我要看完吸纳吸收,电子载体是一个信息最快传递的载体;而书籍它是信息得到诗意阅读的载体。诗意是一种文化性的,是一种享受性的,而传达是接纳性的,和快捷赶快看完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更不要说纸张的魅力。有人说纸张会被取代,纸张永远被取代不了,像衣服一样,我们不能虚拟皇帝的新衣,脱光了弄个电子照,不可能。我们的感觉怎么能消失呢?尤其是触感,触感是人每一个部分都会遇到的,而其他的感觉全集中到脑袋上,唯一的手脚所有的皮肤都是触感,所以人的本性对触感是敏感的、是情感的,能够让你感受得到对象的温度。在翻书的过程中,这种触感会完全不一样,书能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另外一番纸文化的魅力。
现在说到书,怎么能够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书不是靠一张脸皮,今天很多出版物就是做一张很炫的封面,要吸引你眼球,尤其那些出版人,他认为所有的价值就体现在书籍的装帧方面,但是书还有内涵性。其实西方也是一样,东方人更内敛内在含蓄,刚才说温良恭俭让,我们更多注意内在的表达。当你拿到文本以后,要很好地去分析,不是说我把白纸黑字印在上头就完成了设计。不是简单附着在纸面上,而是进行编辑设计,所以我们今天的设计师已经不是装璜师,而是一个编辑设计师,编辑设计师需要把文本读透,然后进行触类旁通知识的吸纳,视觉的、图片的、资料性的、解读性的、说明性的,所有的信息不断进行封闭,把这本文本更加得丰满起来,那么读者会得到的文本之外的享受,他会很满足地去阅读它。更何况纸面会通过印刷得到质感、纸张的肌理得到物质性。我们说艺术乘以工学等于设计的平方。艺术感性的,工学理性的,把纯粹的艺术创意、灵感加上严谨的工学兑现,就是物质化的兑现、技术兑现,它两者完美结合得到的是什么?设计的平方值立方值甚至N次方值的东西。感性和理性、艺术与工学两者结合最好,能够得到最好的书籍表现。
搜狐艺术:您经历过文革这个时期,这段经历对您的设计有没有影响?
吕敬人:当然有影响。我家里我父亲有一个图书馆,是为我们五个兄弟开的,书全部被红卫兵抢走烧掉了,对我来说书的损失是一种宝藏的损失,所以我今天从小在管理图书,很小的时候包书皮,写借书签。我对书是很有感觉的,今天我爱书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文革对我刺激很大。相反在那样一个封闭年代,我又读了很多书,当时图书馆已经没有了,所有的书都是红宝书,所有书都是革命的样板戏,我们到图书馆去偷书,到图书馆封存的地方找书看,很渴望读书。还有当时有一种给高级干部出版的书叫白皮书,白皮书是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大卫科伯菲尔》、《飘》全有,我们通过关系把那些书借出来买过来,互相传递,基本重要的著作全部读完。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年代,渴求书、渴求知识给我一种欲望和动力,那时候不像现在获得信息那么容易,买本书没钱,你看完我看,你看完他看轮一圈,每个年轻人都在等待读书,这种欲望给我们带来读书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恰恰是今天的积淀,使我在图书知识方面得到应用,感谢图书。我们农场局最高干部是军级的,他们能读一些这种书,结果有一次着火,里面有那些书拿着麻袋去抢,各种各样的书,里面好多好书。
搜狐艺术:萨穆教授对您的影响大吗?
吕敬人:这是太大太大,应该说萨穆老师给我的不仅仅是做书的设计理念,更多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敬畏,而且我热爱汉字文化、热爱自己本土文化。我当时曾经想在日本留下来,他觉得你自己吸纳的中华文化要好好去发扬,而他说我们日本是从你们中国学来的,我们还没学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做事做人的态度。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