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已经被贴上了代表财富的标签。但了解艺术的人都知道,这个雄厚的财团拥有惊人的艺术收藏,也是纽约MOMA的背后支持者,收藏了全世界十几 万件艺术品,梵高的《星空》、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莫奈的《睡莲》、马谛斯的《舞》、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都是洛克菲 勒的家族收藏;家族还专门建立了亚洲艺术品的收藏体系,并创办了亚洲协会美术馆。这个家族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中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已经 富有了六代。作为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近些年来逐渐将业务拓展至中国,他说:“中国正在崛起,我们正在参与进来。”而艺术,毫无疑问 成为了他关注的重要行业之一。
史蒂文·洛克菲勒 |
着眼“艺术产业链”
虽然对亚洲艺术的收藏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其中也涵盖了不少中国当代 艺术,但在华文化艺术集团的成立,成为洛克菲勒家族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真正开端。2013年3月底,名为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在北京成立,担当着洛克菲勒 家族在中国文化艺术产业项目的经营管理角色。就像是绸缪已久,虽然才刚刚成立半年多,罗斯洛克的当代艺术项目已经布满了中国的各个城市,以及当代艺术的各 个环节。
“搭建美术馆、艺术中心、艺术酒店、文化园区、文化艺术基金管理,发现并支持艺术家。”这是罗斯洛克集团的中方合伙人、总裁熊 峰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所谈到的,除了大部分美术馆都选择的北上广艺术中心之外,他们还选择了多个当代艺术相对“空白”的城市,例如常州、海口、威海、 武当山等。
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蔡志松《武士头像》作品 摆设于武当山的艺术酒店 |
由此可见,洛克菲勒家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野心并非仅仅是收藏,而是参与整个产业链的打造。“建立一个文化艺术集团,这是洛克菲勒集团在华的战 略,这个战略说明了洛克菲勒集团意识到中国的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原点’时代真正的到来。”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王鹏教授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洛 克菲勒家族选择了艺术作为其进入中国的切入点。
洛克菲勒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并未围绕市场中已经成功的艺术家展开,相对于尤伦斯夫 妇、乌利·希克等西方藏家而言,洛克菲勒进入中国的时间似乎晚了二十年。熊峰介绍目前洛克菲勒家族在多年来已经跟中国的很多当代艺术家建立起联系,他们自 己也坚持画画,进入中国也是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环境的了解和认可之后才决定的,“未来当代艺术的中心是在向亚洲倾斜的,这是必然的,家族也是基于看好 中国的市场才来到中国,也希望把MOMA、亚洲协会等美术馆的成功运营理念和判断标准带到中国来,这是家族期待的目标。”熊峰说。
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平台将在香港搭建,以金融手段来支撑整个国内产业链的资金来源,重点提供美术馆和艺术家推广的资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