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他们是在网上看到的竞赛消息,所有人都可以报名。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了2个月后,他们还有些细部没有完成。但是也必须在期限内提交了。实际上,他们的提交还是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是最后一个提交的设计方案。但是最后的、未真正完成的和晚交的,竟然获奖了。于是MAD的戏剧性的转机来了,他们甚至接到了来自房地产商的不少项目。
近年来,国外大牌建筑师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中国建筑师竟然到国外去抢地盘。马岩松们彼时在多伦多现在就像一夜蹿红的摇滚歌星,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建筑师突然出现在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上,颇为戏剧化。这就是马岩松所为。一般来讲,建筑师在公众心目中往往是默默苦干,埋头画图、低调内敛的形象,而马岩松却从来不拒绝媒体,自信张扬,锐气逼人。表面上野心勃勃、虚荣心十足,好在脚下塌实、沉稳。他用他获得的一些奖项,获得了一点发言的机会。因此,他会把他们的理念大声地、尽可能大声地,说出去。他说,这也是建筑师的工作之一了。
——你对国内的年轻建筑师想说什么?
——第一,先熟悉游戏规则,知道自己扮演什么角色。第二,尝试打破这样的游戏规则。第三,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怀着永恒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激情,为未来而工作。
原谅我对一个年轻人使用溢美之词。当这个世界真正商业化的时候,当人们变得浮躁,肤浅地追逐利益的时候,保守的中国从何时起开始失去对未来的想象力和憧憬?70年代生人早就在好几年前登堂入室,他们更多是在媒介领域各领风骚,如报纸,电视,电影等等。但是建筑,一种更综合性的艺术,一个更具体的工程,一个更有想象力的空间,它或许能更有说服力地象征着这一代人的崛起和真正独立。
当我问马岩松你用建筑表达的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自由。
是的,他还很年轻。世界在他面前,蓬勃地展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