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将《功甫帖》带到北京,用高倍扫描仪放大至200倍,每个笔画都被仔细检视。左为《功甫帖》,右为翁方纲的钩摹本,刘益谦希望借此对比证明,《功甫帖》并非如上博专家所说,是"双钩廓填"摹本。 (刘益谦供图/图) |
买卖第一
在《功甫帖》之前,纽约苏富比的中国书画交易,中止了二十年。
二战后,美国成为中国古画研究的重点,收藏、鉴定、教学和展览方面都汇集了一批顶尖人物,包括高居翰、方闻、王季迁、王方宇。
1993年以前,国内不允许文物交易,二级评议以下的文物,经特批,可以用外汇价出口。此前十年间,纽约因此经历了中国书画拍卖最辉煌的时期。纽约佳士得时任中国书画部主任黄君实回忆,最高峰在1989年,其中一场拍卖,成交额达八百多万美金。
1993年中国拍卖市场建立,中国买家远远多于美国,中国书画价格几乎立刻超赶美国,苏富比中国书画交易很快江河日下。1995年,苏富比相关部门关闭,中国书画部主任龚继遂和中国瓷器部、日本和韩国部的主管同时辞职。
2011年苏富比恢复中国书画交易,过去的单件成交额大约在1.5万到3.5万美金,现在已经动辄几百万美金了。
“也就是十五六年时间,越来越贵,”陈传席记忆犹新,“几年前,一张齐白石的画,200万拍走的,过了十个月同一个公司拍卖,2000多万。”
龚继遂2001年回到中国,发现中国买家越来越有钱,真正的珍品越来越少,交易标准也越来越宽松。
“没东西可卖了,没有白面吃,你就吃粗面,没有粗面吃,你就只能吃榆树皮。比如,一模一样的对联或者画作,做了七八个副本,在四五个拍卖行卖了两三年,上海卖完了,在北京卖,又到香港去卖,这种事多极了。”
另一方面,国际拍卖市场上,同等分量的作品,中国古代书画大概只是西方古画价格的1/10。看上去,中国书画的升值空间还很大,指望着从中获利的人不少。
刘益谦收藏二十年,藏品数千件。他的收藏要诀是,第一,跟大型拍卖公司合作,第二,对准封面拍品下手,“买大的”,他因此有个外号叫“封面男郎”。《功甫帖》就是苏富比2013年秋拍图录上的封面拍品。
“贵也不见得是真。”陈传席最近发现一种技术,可以分析画家印泥有哪些成分,然后造出一模一样的来。
纽约经营了165年的Knoedler画廊,雇用上海画家钱培琛,仿造63幅美国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当真迹卖出,买家包括私人藏家和美术馆、博物馆,总价高达八千多万美元(约合4.9亿人民币)。
201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调查,画廊主被捕。
“美国起码有人管。”陈传席对比中国,“中国假画到处都是,拍卖会大部分卖的也是假画,但没人问。”
尽管文物法规定,拍卖文物的拍卖公司必须有5个高级职称的鉴定专家,但中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写明了:“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拍卖公司没有保真的义务,也不必担责,几乎零风险。
即使是苏富比这样的拍卖公司,也无法保证中国书画的真假。至于拍卖公司是不是知假卖假,根本无从判断。
“目前我国尚无法定权威艺术品鉴定机构,是真是假在法律上无法确定谁说了算。”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拍卖法要求拍卖公司至少要提前7天发布拍卖公告,公开展示不能少于两天,其间允许买家自己来鉴定,刘双舟说这等于是将“判断真伪的风险转移给了意向买方”。
比起真假,买家更看重的是买卖。
拍卖公司一般都有规定,如果有三名国家级别鉴定专家证明是赝品,可以向拍卖公司申请退货。但退货很少发生。“艺术品这几年涨得太快了,去年买一个十万的,今年可能就上百万了。在市场好的大背景下,艺术品真伪对它的市场影响不大,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可以流通。”刘双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所谓“好的”,不一定必须是真迹,只要作品不是新仿,又传承有序。
另一种情况是,即便买到赝品,有些买家也不会声张,“打了眼是很丢人的事情,再说就算买错了,只要能把它再卖出去,谁会打官司告状呢?”
少数退货的买家,告到法院,大部分的结果是和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