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齐文清 |
齐文清是个80后,从热爱摇滚放荡不羁的小愤青蜕变成彬彬有礼懂得三省吾身的青年艺术家,此间也是经历了诸多生活和事业上的波折,这个暂且不表。他目前在宋庄艺术区拥有自己建造的工作室,他的生活却非想象中那般闲云野鹤、散淡悠然。
艺术家的创作时间虽然不像上班族一样每天8小时朝九晚五那么规律,但每年工作时间平均值算下来基本相差无几。就齐文清自己粗略计算,虽然不是每天都投入在创作中,但大多数时间是在思考和观察生活,或者看看自己喜欢导演的作品,阅读与艺术相关的书籍,大学时狂爱的摇滚乐队和歌手也是反复被追忆和欣赏的必需品。
表现性绘画是齐文清的创作风格,他立于生活之中,真切的表达任何触动他心灵的感受和思考。在创作遇到瓶颈时学会先放下,给自己一段空白期,做做别的事情,再自然回归状态。而待到灵感来临时,一画便是从早到晚一天的不间断,甚至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除了创作之外,他喜欢为爱妻的原创服装设计工作室设计男装,甚至有时还亲自去挑选布料,艺术界目前讲究跨界合作共融,他在生活中也常玩跨界,并且在这种实际的跨行业中体味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各司其职做好每个环节,完成一件设计成品从中收获的那份团队喜悦感很棒。这就与艺术家创作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讲,艺术家都是独自创作作品,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会听取别人的建议,是完全的“独断专权”。所以这样的尝试为他的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乐趣,还有参与社会群体的一份合作意识。
当然,对于服装设计和搭配的爱好,有点小渊源,除了绘画科班出身对色彩本来就要有敏感意识之外,其实在他大概小学四、五年级时就表现得和其他小孩不一样,不穿校服、留长发、穿黑西装,一度还想报考青岛大学服装设计系。他深深的认为:服装更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态度,因为人都要穿衣服,穿什么衣服体现的就是一个什么态度。他的着装颜色往往比较明亮跳跃,有另类的小图案,自成一套系统。
画画往往需要长时间处于安静状态, 但对于从小酷爱篮球运动的齐文清来讲,每周一就会雷打不动地必须与朋友圈小伙伴们聚合在一起打打篮球,其中包括设计师、艺术家王云冲,当代国画艺术家许经文,策展人段君,艺术中国总监舒向才,中国美术馆孔妍等。以前他打球时多少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但是篮球这项运动使他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他现在一点都不觉得一个人取得成绩有多重要,也明白没有团队的亲密配合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即使那个投篮的是自己也不代表什么。最重要也最值得珍惜的是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默契感的培养滋生也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
他的朋友圈单纯又多元,而他特别喜欢和建筑工人聊天,围坐着吃热火锅,喝点小酒,很生活。有时看似表面的行为底下都有生活的烙印,80后这一代的父母大多数是双职工,为了孩子有个好前途而疲于奔命,这就使得给予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大大减少,生活变得务实,精神交流缩减,因此渴望交流的种子其实一直埋在这一代孩子的心里。他喜欢和非艺术行业的人聊天多过同行,因为与他们的交流和相处中能够得到更为生活的真实。就像他现在喜欢看莫言的小说,余华的《活着》、《兄弟》一样,那种描绘出来的真实生活和人性是令他着迷的所在。
齐文清的家里养了两只大型犬,一只是叫大川的黑背,一只是黑狼幼崽墨墨。他并不认为两只狗狗是他的宠物,在他心里,他们是与他生命并行的同行者。他们给予他的不仅是快乐,也有对生命的别样思考,站在动物的角度、站在与他们同处一室的人的角度,会思考他们短暂的生命如何与人类交织在一起,还有那个不愿意被触碰的生命时间永远不同步的残酷现实。
他的工作、生活算不得忙碌,但却充实饱满。绘画创作是青年艺术家齐文清的主业,像一条主线一样贯穿在他的生命之中。他的创作也始终从生活中获取养分和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他的诸多选择性爱好和生活方式,与其生命产生着积极互动,向着圆满的生命旅程迈进。
也许,生命本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选择。(文章来源:百纳艺术传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