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籍 |
日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启动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展,展出两万余册以一亿多元从日本回购的中方典籍“大仓藏书”,据称此为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海外的中国典籍。此外,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于近日启动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古籍版片首次被纳入申报范围。
公藏机构加入回购大军,为古籍市场带来利好消息。然而,有业内人士却认为公藏机构对古籍的重视远远不够;也有古籍收藏者表示,公藏机构重视古籍是好事,但要对藏品善加利用,才能令其历史价值最大化。
现象:
公藏机构竞相买古籍
经营古籍生意多年的胡义成早年在拍卖场上买到一套写着“关百手稿一件”的拍品,发现原来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省博物馆馆长关百益的手稿。关百益是河南省博物馆的奠基人,于是胡义成立即联系河南省博物馆,询问是否需要收购这件手稿。河南省博物馆最后以100元/页的开价收下了这件手稿,并且发给胡义成一份八开大的荣誉证书,他也因此成为河南省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友”。
“古籍的回购并不是从北大这一宗开始的,之前已经陆续出现,不少高校都有购藏古籍的经费。”久经生意场的胡义成将这些打听得一清二楚,“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有关于少数民族文献的图书馆,所以收藏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书籍;北师大每年有200万元左右的收购经费;广州市图书馆每年的经费也不少,据说去年年底就花了200多万元从一名湖北武汉收藏家手里收了一批书。”而北大这次购藏古籍的资金较大,所以对业内的影响也大。
“艺术品回流了,古籍也将逐渐回流,这一次只是开始。”胡义成认为,未来的古籍购藏将更为深入和广泛,“深入就是朝专题发展”。他举例说明,湖南一个老板近来建了一个中医古籍馆,打算斥资一两亿元“复活”民间药方,并考虑将其再利用。“如今的古籍收藏更系统化、专业化了。”收藏古籍多年的钟先生发现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博物馆竞相出现,如上海有一个会计博物馆,还有一个上海武术博物馆,都收藏了大量相关的古籍资料。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东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留存的古籍中不乏中国流出的古籍,这些古籍既包括汉字版本,也有少数民族文字如藏文、“水书”、纳西文字、东巴文字等版本。在这些国家中,日本的中文古籍存量较多,而且年代久远,保存尚好,非常受中国买家青睐,即使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翻印的版本也不例外。比如1980年前后,朵云轩曾翻印了300套明代名书《萝轩变古笺谱》,后流至日本。在2006年时,其在日本的成交价格为10000元左右,目前价格至少30万元。中国拍卖市场上也不乏在近十年间“出国”又回流的古籍,往往摇身一变,身价大涨数十倍。比如曾在2010年3月以近200万元成交的一件明泥金写经,就有公藏机构负责人透露自己曾在10年前得以一见,但当时卖主叫价10万元而该公藏机构还价2万元,因价差太大而最终没有成功交易,该写经很快被日本买家买走,结果时隔10年后的回流价格涨了近20倍。
质疑:
公藏机构对古籍的关注远不够
清圣祖玄烨撰
御制文集四十卷总目五卷二集五十卷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中,中国书画一直是主流项目,作为“非主流”的古籍,直至2000年才令收藏者们恍然大悟——古籍也值钱。这还是因为上海图书馆用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翁万戈家藏的80种542册藏书,才触动了市场的神经。
“古籍市场一直都是自己‘小打小闹’,收藏圈子小,投入资金也远不能与书画市场、陶瓷市场相比。”有收藏者曾开玩笑:“如果给我一个亿,就可以撬动古籍市场。”不过,自2009年底开始,有企业经营者携大资金进入古籍市场,令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据透露,这名来自江浙的胡姓商人曾在2003年前后进入古籍市场,后来离开,2009年又以一掷千金横扫市场的姿态重返市场,导致不少买家无法以心理价竞得拍品。民营资金进入古籍市场,令市场买家又喜又忧。喜的是大资金将令市场水涨船高;忧的是很多心头之好无法再以原来预计的价格买到。而2012年“过云楼藏书”拍出2.16亿元的天价更是令市场为之一震,该事件再次展现了资本对于收藏市场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藏机构斥巨资抢购古籍,对古籍市场是一个利好,将推动古籍收藏的发展。”钟先生告诉记者,古籍市场本身容量、队伍就不大,一旦有个消息出现就会迅速传开并对市场造成影响,所以北大购藏古籍的事情获得市场的一致赞赏。不过,与此同时,钟先生却认为“公家的作为还不够”。他认为,无论是当时的“过云楼”还是这次的“大仓文库”,事件的宣传效果更甚于事件本身。
“跟其他品种比起来,我们在古籍保护和收藏上的步子还是太小了。”胡义成认为,这些古籍的新闻之所以能成为社会热点,是因为之前公藏机构对古籍的重视远远不够,“市场上的古籍越来越少,这些好东西一旦到了大藏家手里,几十年才能出现一轮,这样就无法实现古籍的价值了。”他举例说明,美国建立了一个家谱研究中心,收藏了大量中国家谱,中国台湾的大藏家廖庆六也专门收藏家谱,这么一来,以前仅为三五十元的家谱价格一下子涨至三五百元,中国内地的一些机构这才开始重视起家谱。“公藏机构收藏家谱,方便很多研究者前去查阅资料。如果这些家谱只是家藏,研究者可能永远也无法看到。这就是古籍归藏于公藏机构的最大意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